全球电影市场格局重构:美国软实力衰退与中国破局机会

作者:王鲁娜 时下,迪士尼投资真人改编电影成本最高的《白雪公主》,全球票房令人大跌眼镜。该片耗资2.7亿美元,但截至目前全球票房还未突破1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只有900万人民币。与此…

作者:王鲁娜

时下,迪士尼投资真人改编电影成本最高的《白雪公主》,全球票房令人大跌眼镜。该片耗资2.7亿美元,但截至目前全球票房还未突破1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只有90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韩国的《犯罪都市3》 非好莱坞影片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刷新票房纪录,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折射出美国文化影响力的深刻转变。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简称MPAA)数据显示,2024年好莱坞在全球票房占比已从2019年的55%跌至42%,其衰退速度远超市场预期。这一现象不仅关乎产业兴衰,更是美国软实力体系松动的重要表征。

  • 数据图谱:全球电影市场格局重构

好莱坞市场控制力自2019年开始呈现持续流失趋势。根据全球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Comscore(美国康姆斯克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超级英雄电影的全球票房占已经从疫情前的35%下降至19%,观影人次同比下滑42%。其中“漫威宇宙”电影票房大幅衰减。例如2019年《复仇者联盟4》的全球票房为28亿美元 ,《毒液1》为8.6亿美元。但是到了 2024年,《哥斯拉大战金刚2》的全球票房只有5.7亿美元,而《毒液3》只有4.7亿美元。

与之相反,新兴市场的本土化突围正在处处迸发蓬勃生机。其中,中国国产影片连续四年保持本土80%以上市场份额,2025年春节档国产片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4月15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单片全球票房已经高达21.4亿美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唐人街探案》系列也顺利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个达到百亿人民币票房的系列电影。截止4月15日,该系列电影累积票房约为123亿人民币,证明了国产电影IP强大的吸金能力和商业潜力。

无独有偶,2024年,印度电影全球票房突破了15亿美元的大关。根据印度首家专注于媒体与娱乐行业专业洞察的咨询公司Ormax Media提供的报告显示,其本土出品制作的动作惊悚片《帕坦》在中东市场单日票房超越了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10》。另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简称KOFIC)提供的报告显示,韩国电影出口额五年内增长了217%,其中《犯罪都市3》的海外版权销售到了133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市场打破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常年垄断。

直观的电影票房数据显示全球电影市场格局正在重构,更多数据显示文化消费也正在发生代际革命。根据美国民调咨询机构Morning Consult的调查报告显示,18-24岁观众对好莱坞大片兴趣度下降23%,全球超过61%的年轻观众更倾向本土文化产品。Z世代的审美转向十分明显。

  • 症结解剖:好莱坞衰退的三重危机

随机翻看日本雅虎社区,邻国网友给出的“不爱看好莱坞”的理由和我们一模一样。观众看腻了漫威、IP续集为代表的CG大片,无感这些大片里贩卖的情怀。这首先体现了好莱坞内容生产机制的僵化。根据美国编剧工会(简称WGA)的报告显示,美国五大影业(华纳兄弟、迪士尼、派拉蒙、环球、索尼)出品制作的续集/翻拍作品占比从2010年的48%升至2023年的76%,而原创剧本投资额则下降了41%,呈现创新力的持续衰竭。比如气候变化、AI伦理等全球议题目前在好莱坞内容中占比不足7%,内容范式与时代日渐脱节。而且以华纳兄弟为例,其内部剧本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14个月,这也导致了叙事质量的明显滑坡。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转折点是2018年。2018年以前,好莱坞电影有着明显的服务全球观众的意识,比如超级英雄大片会启用华裔导演和华裔演员。随之而来的疫情,让好莱坞电影的观众结构发生剧变。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1年的《好莱坞多样性报告》显示,电影行业票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有色人种消费者推动。当时《速度与激情9》美国首映周末票房收入的65%来自少数族裔观众。而且整体拥有21%至30%少数族裔演员的电影,其全球票房收入中位数高于其他任何级别的电影。也就是说,好莱坞从本土找到了新的增量市场——少数族裔。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两年的好莱坞如此坚持政治正确,这不单是因为“白左”风气的影响,主要还是发现了赚钱的“新大陆”。比如,这两年连续两部黑人主演的大片《黑豹》与《小美人鱼》,都在美国本土实现了超预期的票房。但可惜“有色人种大片”换汤不换药,虽然暂时迎合了美国本土的增量市场,鼓舞了有色人种的电影消费,但全球观众不买单。

除了价值认同危机,美国软实力输出体系老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十年,沙特累计设立了约380亿美元影视基金,成功的面向全球输出伊斯兰文化。美国著名独立性民调机构Pew Research 2024年报告显示,美国文化吸引力指数从2016年的全球第一滑落至第六。根据2023年奈飞年报报道,奈飞非英语内容观看时长占比超过62%,证明多元叙事在当下更具穿透力。另据2023年戛纳电影节数据显示,非英语对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的占比突破60%。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性需求日益凸显。

好莱坞产业生态链的断裂,也在加剧美国软实力输出的折扣。根据Ampere Analysis研究数据表明,美国五大影业发行网络覆盖率下降28%,新兴市场渠道建设明显滞后。除了发行体系失能,美国与其他制片大国的技术代差也日益明显。根据中国电影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虚拟制片技术应用率已达37%,成本控制优于好莱坞30%。另根据YouTube官方数据证明,印度T-Series依托AI剪辑可实现日产百条短视频,内容迭代速度超好莱坞5倍。当内容制作水平不再有明显的先进或落后,人们天然亲近自己的本土文化,即是不争的事实。

  • 破局机会中国当前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选择

好莱坞主导的传统文化霸权体系加速瓦解,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跃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技术创新是破局的首要驱动力。虚拟制片、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流媒体平台则是文化渗透的关键战场。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中国平台的海外用户规模已突破1.2亿,通过AI算法优化内容推荐、多语言自动配音等技术,可进一步渗透拉美、非洲等增量市场。

技术之外,叙事共情是文化输出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海外获得超高人气,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灾难救援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引发跨文化共鸣。传统文化现代化改编则是另一条突围路径,《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将传统神话内核与朋克视觉风格结合从而打破文化壁垒,吸引到了全球的年轻观众。此外,中国悬疑类型片如《唐人街探案》系列,通过“本土侦探+国际化案件”模式,在东南亚市场票房占比超40%,展现了类型化叙事的强大穿透力。

软实力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感召力,中国需从单向输出转向多元共建。近十年,中国陆续、持续举办的“丝绸之路电影节”、“金砖五国电影节”、“上合组织国际电影节”等,通过“一带一路”文化合作构建包容性文化生态,开创了文明对话新范式。

尽管机遇显著,中国影视出海仍面临文化折扣、审查制度与地缘政治风险三大挑战。降低文化折扣需坚持“本土化2.0”策略,不仅进行语言适配,更需深度融入目标市场的社会语境。例如《你好,李焕英》在越南的翻拍版《再见,妈妈》通过本土化改编家庭伦理冲突,票房达该国年度前三。审查制度方面,可建立“分级合作制”,与合拍国共同制定内容标准,减少价值观冲突。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则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对冲”,例如与阿联酋等中立流媒体平台合作,规避单一市场封锁。

全球文化秩序的重构,本质是文明对话权的再分配。中国若能以技术为矛、叙事为盾、生态为基、命运共同体为纲,在包容性框架下推进文化影响力建设,不仅能够抵御美国软实力衰退带来的权力真空,更有可能引领多元文明共生的新范式。这场“生死时速”的竞赛中,唯有多维创新与开放合作,方能在新全球化时代赢得文化话语权。

(作者系北京聚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制片人 王鲁娜)

作者: 文化中国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